2025年1月21日,当第100万台施耐德宝光真空断路器在宝鸡工厂下线,这座根植陕西,服务全国的中压开关智能制造基地再次成为行业焦点。这不仅是中国中压开关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成为全球能源装备领域观察中国制造转型的典型样本——从坚守“三线时期”传承而来的军工品质,到如今实现百万台产销量的行业标杆,施耐德宝光用19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关于专注、突破与超越的“智造”跃迁之路。
全球标准与本土创新的发展双螺旋
超越百万台智造跃迁之路系列纪实
1982年秋,时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的江泽民同志踏上了陕西宝鸡的土地。彼时的陕西宝光电工总厂(施耐德宝光母公司——陕西宝光集团的前身)还隐匿在秦岭北麓的沟壑中,作为从三线建设时期老牌军工企业转型而来的真空灭弧室研发基地,红砖厂房的外墙上还刷着"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老一代技术工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攻克了真空开断技术的难题,车间里技术工人手工磨制灭弧室金属件发出的声响与渭河涛声交织成那个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交响。
2025年,在施耐德宝光自动化产线尾端下线的每一台断路器产品中,依然跃动着这一军工品质的火种,但又在新型电力系统转型与数字革命之风中,有了更鲜活的表达:从第一只匠心研制出的国产真空灭弧室,到如今适配多种场景的家族式中压开关产品,这相隔了半个世纪的传承,勾勒出一个合资品牌的进化轨迹——中国三线军工底蕴与世界500五百强技术基因深度融合后,成就了施耐德宝光“全球标准与本土创新”的发展双螺旋。
二十一世纪伊始,拥有百年工业智慧的法国企业——施耐德电气,也将热切的目光投向了宝鸡——这片洒满电气装备星火的土地上。作为产业技术的全球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带来的不仅是资本,更是独一无二的管理体系、全球视野和前沿技术。最终,他成功地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与本土创新生态的最佳共生之路——与陕西宝光集团携手,成立施耐德(陕西)宝光电器有限公司。
作为占股70%的母公司,施耐德电气从合资之初开始了对施耐德宝光的全方位赋能:通过管理体系重构、数字化生产工具导入、核心技术协同创新及可持续发展范式引领等几个方面,推动施耐德宝光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代际跨越,成为中压真空断路器领域的发展标杆。
首先,施耐德电气为施耐德宝光引入了代表全球“智造”标杆的SPS精益管理体系,通过搭建多条数字化产线、启用数字互联的智能制造软件和工具重塑了整套生产体系,打通了“信息流”和“物理流”双通路,从而打造出从供应链到交付一体化的数字闭环,实现生产装配率、交付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大幅提升。
其次,施耐德电气帮助施耐德宝光实现了技术的全球化校准,在 "宝光灭弧室”这一民族品牌半个世纪的技术底蕴之上,注入施耐德电气对断路器设计不断迭代的前沿认知和技术范式,全面提升产品可靠性品质和数字化实力。
最后,施耐德电气还助力施耐德宝光全面实现了低碳可持续方面的转型,施耐德宝光不仅在2023年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更将低碳环保的理念渗透在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
合资不是品牌的替代,而是一场品质的革命,是让中国制造拥有世界级的品质话语权。
19年的合资发展,施耐德宝光已经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智造”跃迁之路:它虽萌发于“宝光”品牌民族工业的根脉和施耐德电气全球资源的引领,却又不止于此。从“三线建设”时期的军工厂到国家级绿色工厂,从传统制造到智能产线,施耐德宝光用19年时间证明:全球标准与本土创新的发展双螺旋,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的微观镜像。当第100万台智能断路器下线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销数字的突破,更是一个合资品牌在全球化浪潮中培育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创新范式。